散文随笔
张乔若:我的心愿
心愿像一道曙光,照亮我前进的路。 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别的心愿,有的人把梦想种在土里,希望它萌芽生长,最后成为参天大树。而对我来说,心愿就像绿地上的一棵小草,虽然柔...
张乔若:病毒无情,请保持“距离美”
生活中,人与人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,也许就会产生一种距离美。我们的生命健康当然也存在着距离美,这种距离美往往还蕴含着爱护自己与他人生命健康的美德。比如2020年的这次新冠...
木汀:梦与现实的码头
垂危时的诗人济慈,约瑟夫塞文作于1821年1月。今年是济慈逝世一百九十九周年。 在被疫情禁足的日子里,对无法割舍的亲情只能默默祈福,对本该陪伴的家人因此变得遥不可及。怅然...
杨克:时代生存的青春书写——序“疫情时期,我们记录中国”
时代生存的青春书写 序疫情时期,我们记录中国 杨 克 在这个十数亿人终日身处居室、忧心,焦虑,悲痛,眼观疫情、心系天下的春天里,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创意写作中心发起了一场前...
作家杂谈:“老字号故事”以外的“故事”
【注:下文原载中国文明网,发表于2015年/作者:王长征】 去年,大量中国游客前往日本疯狂购买马桶盖的消息,迅速占据国内各大媒体醒目位置。按理说,一个普通的马桶盖本不该出...
王法明:中医“不中”?
近日,媒体关于湖北武汉中医李跃华的话题很多,主要分为两类:一类认为李跃华通过自己的偏方可以治疗新冠状病毒;另一方面认为他是骗子。尤其是湖北省卫生计生委综合监督局出...
我的家乡变化大
光阴似箭,日月如梭,我乘坐时光飞船到了二十年后的家乡。 二十年后的家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,道路两旁的垃圾变成了红的花,绿的草,壮的树,活像缩小版的神秘花园。 走着走着...
新时代“颍淮作家群”的镜像与管窥
新时代颍淮作家群的镜像与管窥 祝宝玉 进入新时代,阜阳经济社会迈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,与之相应的阜阳文学创作也迎来了崭新的春天,涌现出一大批成就卓越的作家,形成了一支...
杨蒙随笔体小说《献计献策》
献计献策 一个在澳大利亚留学的北京学子,从悉尼回到中国等待澳洲复学通知的随笔日记 我恐怕会成为昔日我最为记恨之人的狂热追随者、模仿者,或者说早已便在我不清不楚的混沌...
艾里香《立秋品秋》
转眼间,立秋了。暑去秋来,两三场雨后,就把秋老虎给浇蔫了。它的高温已无力肆虐,特别这清凉的秋雨一降,把满天里的空气里里外外给洗了个遍。多日混浊的闷气,经这绵绵的秋...
宁高明《农家小院》
在城市的高楼里住得久了,总觉得那更像一只鸟笼,虽鳞次栉比,虽有阳台电梯,却是上不着天,下不着地,让我寂寞无比。我更喜欢小时候住过的乡村院落,虽然茅檐低小,土墙灰瓦...
李惠艳《想起我留在农场的老屋》
记不清离开那片土地、那个布满成长足迹的儿时的老屋多少年了。多年以后,那半掩半埋的地窝子,那种荒凉、苍老的景象依稀还在眼前晃动。 那是一片贫瘠的土地,却养着勤劳的农民...
严保林《少“麻醉”多“陶醉”》
前不久,邂逅走上仕途的两位昔日同窗,问起他们是否还有空读书。一位感触良多:官场奥妙不在学问多少,有张研究生文凭够用了。另一位发出苦笑:倒是想看看书、充充电,只是经常身不由...
朱文雄《描绘人生的色彩》
世界,是一团色彩,五色缤纷、瑰丽多姿。 青年,拥有奇妙的调色盘,变转花样。在上面留下了明快、柔和、瑰丽、雄奇的样板。啊,世界的复杂,人间的纠纷,也会伴随着浓墨重彩留...